用好盐碱地,端好中国粮。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沧州市,考察了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对旱碱麦种植推广表示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了响应国家重视农村发展的号召,2023年7月18日河北工程技术学院网络与通信学院河工调研小组,由辅导员王艳娟的带领下踏寻总书记的足迹,感悟斗争精神,来到了河北省黄骅市旧城镇后仙庄村,对后仙庄村党委书记王志亮进行了采访。
实践小组成员们伴随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后仙庄村居委会,为了解答小组成员的问题,后仙庄村党委书记王志亮耐心的对小组成员进行讲解,在对王志亮书记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黄骅市全年降雨不均,淡水资源匮乏,加之濒临渤海,浅层地下咸水在蒸发作用下不断向地表输送盐分,很多村庄土地盐碱化严重,完全是靠天吃饭的地方。然而在党的优良政策的领导下,旧城镇仙庄村的盐碱地种植了旱碱麦,一亩地能产250公斤到300公斤。目前,村里旱碱麦种植达到3800余亩,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跃。老百姓们有地种了,收益高了,心里更有底了,幸福指数自然就上来了,种田也就更有干劲了。”对于小组成员的到来,王书记表示:“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未来的建设需要你们!”
在对王书记的采访后,河工调研队的队员们立即对登记的问题进行仔细整理,感悟颇深。要知道全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适宜种植粮食的5亿亩,如果能开发利用,对于解决我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般“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后仙庄村要把开发利用盐碱地这条路走得更稳、更远,让后仙庄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看到了,盐碱地里也能造出新粮仓,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无数科技工作者为科技兴农而不断努力攀登科研高峰的斗争精神,令我们感受到农民硬是在恶劣种植环境下种出效益的苦干实干精神。